前言:本系列为《老子》专题,后人将《老子》分为八十一章,此为第一章。本系列参考资料均为《道德经全本全注全释》中华书局,张景、张松辉译注。

 

《虚时间的往事·青春·道德》

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

无名,天地之始;有名,万物之母。

故常无欲,以观其妙;常有欲,以观其徼[1]。

此两者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,玄之又玄[2],众妙之门。

 

注释:(大多省略,其他可参见译文)

[1]徼:边境,边界。此处引申为表面、表面现象

[2]玄之又玄:两个“玄”均作动词,字面意思是探寻玄妙、再探寻玄妙,解释为反复探索奥妙。

 

翻译:

可以语言描述清楚的道,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大道;能够用来称呼的具体名称,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。

空虚无名的空间,是天地得以出现的开始;真实有名的基本物质,是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源。

因此如果一个人能够经常保持清静无欲的心态,就可以观察空间和万物的微妙之处;如果经常处于多欲状态,就只能看到空间和万物的一些表面现象。

空间与物质同时出现而有不同的名称,它们可以说都是非常奥妙的。如果能够反复不断地去探索它们的奥妙,那么就能够打开通向天地万物奥秘的大门。

 

解读:

1. 为什么说”道可道,非常道“?

我们都知道《老子》又称《道德经》,这个称谓不无道理。在开始之前,我们必须澄清此二者的关系与区别。

”道“是老子思想体系中的最高的概念,老子并不否认上帝的存在,但在《老子》一书中“道”的权威超过了上帝,也是因此老子开创的学派被称为“道家”。“道”本义是道路,在词汇比较匮乏的古代,老子将其引申为道理、达到某一目标所必须遵循的规律。

“德“是具体事物的规律、本性。德有两层含义:一层是本性和本能,另一层则特指人类通过后天的学习掌握的”道“的一部分。

简而言之,”道“是所有规律的总称,”德“是某一些事物的规律。”道“若是比作长江之水,”德“就是万物喝取的那一部分。

”道“作为所有规律的总称,内涵异常丰富、微妙复杂,难以用言语阐述清楚。相对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,语言显得十分贫乏;相比社会的不断演变,语言也有其滞后性。这种贫乏与滞后性不仅在道家著作中被反复提到,在佛教中也有提及。《五灯会元》中说领悟佛理的感受是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。《文益禅师语录》中说:

问:“如何是第一义?”师云:“我向尔道,是为第二义。”

这“第一义”便是最高佛理,我们也可以将其引申到《老子》的解读中。

综上所述,可以语言描述清楚的道,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大道。

2. 为什么说“故常无欲,以观其妙;常有欲,以观其徼“?

这句话可以用我们做过的一篇古文来进行反面论证:

昔齐人有欲金者,清旦衣冠而之市。适鬻金者之所,因攫其金而去。吏捕得之,问曰:“人皆在焉,子攫人之金何?”对曰:“取金之时,不见人,徒见金。”

此处就不进行翻译了,各位都能看懂。这个故事说明,对黄金的贪欲,让这个齐国人堆满市场那个熙熙攘攘的人群视而不见,只见黄金。

This post belongs to Column 「欧洲何以为欧洲,中华何以为中华」 .

0 comments
latest

No comments yet.